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平滩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筆記本| 布藝品| 書簽/藏書票| 明信片| 箋紙| 膠帶| 其它
本書的十七位講述者,除筆者是研究這段歷史的學者,均是這一重大歷史過程的參與者和親歷者。中方的十二位,有時任中國駐波蘭大使館的臨時代辦雷陽,被美國大使“追趕”的中國使館二秘李舉卿、在”乒乓外交”中扮演主角的世界冠軍莊則棟,在打開中美關系大門過程中作為周恩來總理主要助手之一的黃華、當時在毛澤東主席身邊擔任保健護士長的吳旭君和保健醫生徐濤、參與接待工作的外交部官員張穎和唐龍彬、翻譯冀朝鑄和章含之,周恩來總理的專機機長張瑞靄以及采訪乒乓外交和
文明對話是知識界近20年來最關心的課題之一?v觀人類智慧生成和發展的歷史,各個大文明傳統無一不是在對話的基礎上開始的,文明對話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課題。而近10年來與文明對話有關的另一個現象特別令人矚目,那就是全球化的出現。 人文學者們更關心全球化對人的生活信念等方面的改造。人們正在反思,一個在政治、經濟上日益強大的中國,將為世界提供什么樣的文化信息。這部文集對全球化可能引發的問題作了全面的分析,對我們深入認識這一課題極有指導意義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失敗之后,英國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又派阿美士德侯爵率領使團再次來華,企圖使用外交手段敲開古老中國封閉的大門。這次英國使團訪華因覲見禮儀的障礙而夭折。一貫對中國懷有侵掠野心的英國,看到用外交手段達不到其目的,便決心付諸武力。從1840年到1860年,英國等接連兩次發動對中國侵略的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和中英《天津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的核心內容與半個世紀前英使馬戛爾尼向清廷提
中蘇論戰是指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因在意識形態和對內對外政策以及國家利益等問題上發生意見分歧而引起的爭論。中蘇兩黨的這場爭論從1956年蘇共二十大關于斯大林的評價問題開始,至1966年3月中共拒絕出席蘇共二十三人,中蘇兩黨關系中斷,前后歷時十年之久,所以又稱“十年論戰”。作為一個具有重要歷史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中蘇論戰的發生和演變情況復雜,內容豐富,問題敏感,現實性強。在蘇聯已不存在、中國也在糾正嚴重錯誤后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聯系對社
《改變歷史的間諜》以真實的歷史背景為依托,將德國歷史以間諜的視角呈現出來。作者古特伯賴特帶領我們從德意志的前身羅馬帝國時期走進這個神秘的間諜世界,通過大量的案例,生動地描述了驚心動魄、緊張殘酷的間諜斗爭,讓我們見識到他們是如何運用智謀手段達成任務,也讓間諜這個古老且神秘的職業清晰地展現在世人眼前。從宮廷到戰場,從維也納到柏林,不管是西德聯邦情報局、東德斯塔西、蘇聯克格勃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那些驚天動地的行動、眼花繚亂的主角們,無一不見
作者曾經作為外交官活躍在北方領土交涉的第一線。以實際經驗為基礎,將充滿智慧的技巧展現給讀者。內容涉及各國間諜的權色外交術,中央官廳及政治家的談判術,以及疲于國家間交涉的總統、首相的另一面。本書作為回憶錄讀起來妙趣橫生,同時也能使商務人士受益匪淺...
現任外交學院院長、國際展覽局主席、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及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常務副會長的吳建民先生,是中國資深的外交家。42年的外交生涯,25年的駐外經歷形成了他思維敏捷、視野開闊、語言生動、富有創見的獨特風格。 2003年,吳建民卸任中國駐法國大使一職,到外交學院任院長。三年來,吳建民以講課、講演、撰文的方式,總結外交經驗,研究對外政策,追蹤國際風云,縱論天下大事。 這本書收集了吳建民先生三年來重要
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獨特的地理位置、比較強大的綜合國力,使埃及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中東地區大國。埃及對外關系以其對中東、特別是阿拉伯世界的獨特影響力而一直備受國際社會和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本書以1970-2000年的埃及對外關系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了埃及-美國關系、埃及-以色列關系和埃及-阿拉伯關系的演變,并以文明交往論為視角分析了影響本時期埃及對外關系的主要因素。埃美、埃以、埃阿這三大關系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本時期埃及對外關系的主要方面,
鄧小平是20世紀中華民族追求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最具影響力和個人魅力的領袖人物之一。他以非凡的理論勇氣、經驗和智慧,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社會面貌,并對21世紀中國和世界的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鄧小平不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新中國成立以來,他會見各國首腦就達300多次。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到病重前的十多年時間里,鄧小平先后六十多次會見各國首腦。通過一系列的外交活動,使中國逐步走向
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第五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之一,內容為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交思想部分。全書分十章,第一章介紹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時代背景,第二章闡釋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義,第三章論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第四章論述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第五章論述堅持和平發展道路,第六章論述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第七章論述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第八章論述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
本書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自2001年起正式推出的年度出版物,從世界政經形勢、主要大國和地區動向、全球重要熱點問題等多個層次,對當年的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并對未來的趨勢和風險作出展望,是現代院專家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亦是我國國際關系研究領域的重磅作品。長期以來,本書始終保持觀點鮮明、論之有據的風格特點,重在對一年來的國際形勢予以客觀公正的剖析,是廣大讀者了解國際時事熱點、把握國際戰略動向的重要參考書目...
《女性主義國際關系學》一書即將出版。在我看來,它是中國女性主義國際關系研究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如果說前一時期(冷戰結束至21世紀初)的主要內容,是開拓新的處女地,確立路線圖與前進的標桿,爭取話語權和跳進國際關系學界的“龍門”的話;那么,本書的問世,則標志著中國女性主義國際關系學的開拓者們,在新的時期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用通俗易懂的教材形態,努力在更大范圍推廣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是第二階段的能力建設重大工程。以女性主義國際關系研究為例,依
余太山等主編的《絲瓷之路--古代中外關系史研究(ⅱ)》的出版得到這個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經費資助,主要由內陸歐亞史、地中海和中國關系史和環太平洋史組成...
本書并未老調重彈地再次分析國際關系的有關問題,而是主要討論國際政治中目前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其觀點可以被看作與其他有關國際政治和政治理論著作的一種持續性對話。作者借鑒了很多創新型的思路,某分析擺脫了傳統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充分認識并利用時代轉型出現的機會。對照傳統分析方法提出有關國家身份認同、外交政策等的本質性認識。全面探討“安全”問題...
本論文主要從大國外交政策和外交關系的角度論述1871—1900年的薩摩亞問題。論文認為,這次殖民爭端,發生在正處形成中的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以爭奪世界市場為內容,就性質而言,是產生在新經濟條件下的舊式殖民爭奪。所以,該問題的解決既意味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又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論文的結構安排上,采用了三層章節結構,章下設節,節下分細目,力求視覺上的清晰感和全文的條理性。全文分七部分: 緒論部分除介紹本題目的學術史和論文的學術構
簡介 威廉.亨利.西沃德(1801-1872)是林肯和約翰遜兩人政府的國務卿,經歷了美國內戰和南方重建的特殊時期,其外交思想與實踐對美國外交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書對威廉.亨利.西沃德外交思想進行了總體評述,認為西沃德在美國外交史上第一次較為完整地提出了“太平洋商業帝國構想”其外交思想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奠定了美國在遠東地區外交政策的基調...
長期以來,普通中國人總是對外交有一種神秘的感覺。揭開外交的神秘面紗,讓中國的老百姓認識外交,是卸任駐法大使后的吳建民先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2003-2008年擔任外交學院院長的1500多個日子里,吳建民先生接受了100多位記者的專訪,他用其特有的充沛精力和富含思考的真知灼見,把自己親歷的外交內幕,通過媒體,向中國公眾娓娓道來,激情講述了他所經歷的外交故事。 本書輯錄了百余家媒體對吳建民先生采訪后寫成的精彩報道。報道風格各異,從不
簡介 《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的中國與世界研究(第8卷):戰時蘇聯對華政策》: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成...
明代中外關系史的研究,是我從事明史研究20多年以來孜孜不倦探索的領域,本書是近些年來本人努力耙梳史料,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的若干研究成果。 明代處于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與兩個重要的歷史性開端相聯系,一是中國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開端,一是世界一體化,也就是經濟全球化的開端。換言之,明代近300年的歷史,處于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一個關節點上:從中國自身來看,是中國從古代社會走向近代社會的初始階段;從世界來看,也是
簡介 《反法西斯戰爭時期的中國與世界研究(第7卷):戰時英國對華政策》: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成...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量重點教材《靠前關系史》三卷本中的一卷,即戰后卷,是《戰后靠前關系史》的修訂版。本書系統地闡述了1945-2000年期間靠前關系格局的新變化和特點,靠前政治舞臺上美蘇冷戰,兩大集團的對立和斗爭,第三世界的興起以及美蘇兩國爭奪優選霸權和雙方力量對比的消長、變化,并重點剖析了冷戰后世界多極化趨勢和靠前戰略格局深刻而巨大的變化...
本書通過作者對親身經歷的詳細描述,反映了幾十年里以色列政治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化,特別是以色列與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和平進程,以及作者與拉賓、巴拉克、佩雷斯、內塔尼亞胡等以色列領導人的共事經歷和交往情況,還有大量涉及約旦前國王侯賽因、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巴勒斯坦前領導人阿拉法特、敘利亞前總統阿薩德等政要參與中東和平進程的*手資料。其中涉及許多關鍵的歷史事件,如拉賓遇刺、暗殺哈馬斯領導人失敗、入侵黎巴嫩、巴以和談、敘以和談、約以和談等。...
中美關系是當前世界上很復雜的關系。中美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嚴重分歧,既有結構性矛盾,也有意識形態與社會制度的對立。 本書以時間為序梳理了1969-2019年50年間中美關系發展史,重點以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克林頓、小、和等任期內的中美關系為著眼點,史論結合、深入淺出地闡釋不同時期中美關系的發展特點和演變規律。本書有創見、有深度、接地氣,對于讀者了解中美關系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當前中美關系,具有一
本書以銳利的眼光和堅實的思維,非常不錯地闡述了美國在冷戰后的世界上的戰略利益。全書巧妙地綜合運用了歷史、地理和政治的分析方法,是具有俾斯麥偉大傳統的戰略思想的體現。 本書把美國應開始實施的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聯成一體,清晰、精彩地闡述了美國外交政策所必需的新框架。該書填補了一項重要的空白...
2016年10月25~27日,“創建史與存俄檔案文獻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召開,本次會議既是中國中俄關系史研究會的“中俄關系的歷史與現實”系列學術研討會的繼續,也是黨史研究的多次創建史研討會的繼續。本次會議所收論文50余篇,以俄藏檔案文獻為中心,涉及早期黨史研究的各個方面,如創建與馬克思主義傳播、早期歷史問題解析、報刊與婦女解放、馬林與中國、五四社團等。會議學術委員會從中遴選29篇頗具代表性論文編輯成本書,以供此領域研究
《林達作品系列·近距離看美國之二:總統是靠不住的(第3版)》是《歷史深處的憂慮——近距離看美國》的姐妹篇。作者繼續以書信的形式,從“總統是什么?”這樣一個問題開始,用一連串的故事,層層鋪排出美國政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細節,使讀者更深刻地了解美國是如何在自身的制度系統中,通過“平衡和制約”去實施對權力的監督和限制。對于我們來自大洋彼岸的平民來說,一踏上這塊新大陸,自然感覺新鮮事就特別多。你就想想吧,就連“美國總統是什么”,都會
本書在經濟全球化 、政治多極化的新世紀世界格局的前提下,分析世界上各主要國家和國家集團的相互關系、與中國的關系及對中國的影響。全書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的有關論述為指導,力圖對新世紀中國與世界各大國(包括主要中小國家、地區以及地區組織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全書在開頭兩章剖析了當今世界格局和21世紀大國關系的新特點,中國部分著重分析中美、中俄、中日、中。ê邪停、中歐(盟)以及中國與東盟、與拉美、與非洲的關系、中
本書輯錄了有關中國與西班牙外交關系檔案806件,時間為同治三年至宣統三年。全書包括國書、昭會、條約、信函、電報等,內容涉及兩國互設使領館、呈遞國書、通商貿易、案情審理、文化交流等史料。本書輯錄了有關中葡關系檔案553件,時間為同治元年至宣統三年。全書包括國書、昭會、條約、信函、電報等,內容涉及兩國互設使領館、呈遞國書、通商貿易、澳門事務、文化交流等史料。其中,“中葡關系”卷輯錄檔案五百五十三件,時間起自一八六二年,止于一九一一年!爸
二、新現實的挑戰新思維的出現是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現實。當代世界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交叉發展,呈現出越來越復雜的局面:盟國之間密切的軍事合作與激烈的經濟競爭同時進行;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不妨礙安全關系的發展;社會制度上的共性無助于緩解領土爭端和軍事對抗;共同宗教信仰未必能成為民族統一的凝聚力,宗教的號召力卻往往是國家間戰爭的催化劑。由于世界政治的多方面變化,各國的戰爭理論和戰略思想都會根據各自所面臨的新現實,進一步進行調整。那么,我
當代國際關系發展的基本特征是國際關系發生在一個整體、聯系和共存的體系內,國家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依存與競爭的關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國際格局的演變集中體現了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特征。格局是指事物內在的結構和運作狀態,國際格局是國際關系的核心問題,是在一定時期內主要國際力量對比、互動、組合而形成的。國際格局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它是國際舞臺幾個力量中心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結構;它是幾個大國或集團之間的某種程度的均勢;它形成一定的體系、制度與秩
本書基于作者長期而豐富的外交經驗,圍繞雙邊外交這一主題,分目的、機構和方法三個部分進行詳細闡釋,從而認為常駐使館的重要性前所未有,雙邊外交正在“復興”。書中運用了大量作者的經驗實例,偏重外交實踐層面,既可以作為外交學研究的參考用書,也可以作為外事工作人員的行動指南...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極世界格局最終瓦解。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辟和確立的外交方略,深刻認識當今世界多樣性發展的實際情況,把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作為中國外交的一個基本奮斗目標,并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逐步確立了面向21世紀的伙伴戰略和走出去的開放戰略等外交新方略。本書清晰勾畫了這一新方略形成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闡述了其基本內涵...
我們能夠消除全球貧困嗎?我們應該取消對外援助嗎?聯合國是多余的嗎?我們為什么要憂慮?我們又能夠做些什么呢? 邁克爾·愛德華茲提出了一條“第三條道路”。在一個相互依存度不斷加深的世界里,除非我們學會彼此共處與合作,否則沒有一個國家會擁有光明的未來。本書論據翔實,它為我們闡釋了國際體系的運行機理、它所面臨的壓力以及它必將經歷的變化,并且為我們重構國際關系和對外援助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新理念...
本集分為雙邊條約和多邊條約兩部分。前者收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00年同外國簽訂的139個條約性文件;后者收錄了2000年中國參加的7個條約...
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繁盛,外交的形式也在趨于細化。國家間的交往過程也是不同文化進行交流碰撞的過程。本書針對文化外交這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對它從定義到應用,從理論到實踐作了全方位的解讀。我國作為一個文化古國,有哪些文化上的優勢可供外交之用?外交活動又會如何促進本國文化的繁榮?文化與外交之間如何相利益國彰?在對世界上幾個大國文化外交的歷史和現狀作了研究和總結之后,作者對我國如何開展文化外交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本書分別介紹了政治形勢、社會形式、國際關系、歐盟立憲進程、中歐關系與亞歐關系、歐洲聯盟、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內容...
簡介 20世紀60年代,即肯尼迪和約翰遜擔任美國總統的時期,是美臺關系演進中承前啟后的階段。在復雜的結構背景和微妙的時代背景下,此時的美國對臺政策包含三個層面。在宏觀層面,美國在規劃和實施其全球安全戰略與對外經濟戰略時,必須對臺灣地區進行審慎的定位。在中觀層面,國共內戰的僵局帶來的兩岸關系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臺灣的“國際地位”問題,是美國處理對臺政策的重要議題。在微觀層面,美國決定促使國民黨當局“島國化”,使臺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討論了中國外交體制和觀念的改革、發展和進步;中篇借鑒的眼光討論了國際關系是如何進步的,世界體系是如何演變的,西方同行是如何捉摸撲朔迷離的大局的;下篇著重研討更大范圍的觀念變革和制度創新問題,旨在為在新時期實現中國外交躍進做思想準備...
21世紀是一個充滿跨國威脅的世紀——經濟動蕩、氣候變化、核擴散、沖突、貧窮、恐怖主義、疾病,不一而足。對全球領導力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建立伙伴關系和國際組織,以便有能力應對面臨的挑戰!稒嗔εc責任》討論了美國領導人怎樣才能重建國際秩序,在當今這個充滿跨國問題的世界上促進全球的安全與繁榮。 《權力與責任》提出了一個新的國際安全基礎理念:負責任主權,即主權既意味著對本國國民負有義務和責任,也意味著對其他國家負有義務和責任。各國政府必須在
《中國的威脅》提出了一系列與過去法國漢學家或中國問題專家所未曾關注或提出的看法和觀點!暗种茒W運“、”西藏問題“、”人權問題“……只要愿意,西方似乎總能找到反華借口對中國施壓;“軍事威脅”、“經濟威脅”、“文化威脅”……一切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為什么在中國這里被蓄意夸大...
《百年中羅關系史(1880--1980)》是一項功績卓著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不僅因為它是中羅關系研究方面的一項首開先河之舉,而更重要的是它的題材和內容。毫無疑問,本書選取了一個眾所關注的題材,即一貫持續發展、堪稱國與國之間關系典范的羅中關系。同時,作者孜孜不倦地查閱了大量有關羅中關系的歷史文獻資料,廣泛閱讀了中文、羅文及其他文字的書刊中論及羅中關系發展的資料,對兩國及其他國家政要就這一關系所做出的論斷和評價進行審慎的思考,在寫作過程中加
本書分為以下四部分:品書東風;經莛論道;走筆東瀛;把脈天下。具體內容包括:《全球戰略大格局》序——世紀之交的國際戰略形勢;《當代第三世界透視》序;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經濟安全等...
在兩岸關系走向健康發展的今天,有一段歷史,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那就是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臺灣朝野的“臺獨”勢力在國際上瘋狂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將兩岸關系與地區和平拖入了危機的邊緣。這些“臺獨”分子當年行徑猖狂,花招百出,其所作所為之荒誕不經,可以用“怪談”二字來形容。但人類只有以史為鑒,才能珍惜今天,開辟美好未來...
老王子
[法] 朗松 著,徐繼曾 譯
宋瑞祥 著
梁實秋
吳光磊
林奕含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